刘少奇从山东回来, 对毛主席说: 罗荣桓的资历在分局仅排倒数第二
毛主席曾经预言:“抗战的第四周年将会是最为艰难的一年。”
如果从1937年开始算起,那么就是1941年了。然而对于山东抗战而言,最艰难的却并非是1941年,而是1942年。这并不说是1941年的山东抗战并不艰难,而是山东八路军和党组织在1941年遭遇了过于严重的损失...
由于山东根据地长期存在的管理问题,以及罗荣恒负责军事,朱瑞负责政治的二元管理结构,致使山东八路军,更准确的说是朱瑞所领导的山东纵队,在1941年日军的大扫荡中“反应迟钝”,而这最终也导致山东纵队和一一五师在1941年均遭遇了严重的损失。
后来很多人将山东管理问题简单的,片面的归咎于朱瑞的“争权夺利”,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笔者在昨天的文章中对朱瑞和罗荣恒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已经做了系统性的阐述,二者存在路线上的分歧,但是并无个人矛盾。而朱瑞在这次扫荡中,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妻子与刚刚出生的女儿...
而刘少奇,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来到了山东“收拾残局”...
双领导制带来的恶果
我们此前已经有两篇文章专门就山东根据地的党政军管理问题进行探讨,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提到的都是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恒和山东根据地政治一把手朱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而其中反反复复被我们和“罗”一起提到的这个“陈”,也就是一一五师的师长陈光,其在这场争端中露面的次数反而不多。
事实上自从1939年的陆房战役之后,陈光在军事上就已经被逐渐的边缘化了,陆房战役毫无疑问是一场胜利,但是却是一场“被迫的胜利”,一一五师师部在战役中遭到敌军包围,这被当时一一五师很多干部认为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而负责指挥这场战役的师长陈光,在突围成功后竟然“失踪”了,以至于队伍还需要专门去找他。陈光性格上的执拗,也使得他在军事上的威望急剧下降,黎玉将陈光的风格称为“硬拼主义”,而罗荣恒就这个问题和陈光谈过很多次。
朱瑞则多次向中央说明一一五师干部对陈光这个师长的不满,而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央对山东根据地制定了双领导体制,具体时间是在1941年8月19日,中央指示分别成立了统一山东军政民的领导机关以及统一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的军政委员会,前者由朱瑞为书记,后者则是由罗荣恒担任书记,陈光则干脆被调去负责财委会工作了。
也就是说在重新制定了领导制度之后,朱瑞实际上依然是山东的一把手,山东根据地的管理问题实际上并未得到解决,这也最终导致了山东党政军在1940年和1941年遭到了一定的损失。
1941年底,日军出动5万大军对沂蒙山地区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山东根据地形势陡然危急。山东党政军的统一领导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1942年2月2日,陈光,罗荣恒,陈士榘,萧华联名上表中央,表达对山东分局领导,也就是朱瑞的不满。
罗荣恒特别强调:“我们绝不是由于困难中而抱怨,我罗荣恒,负主要责任。”
但是朱瑞却对四人系统性阐述的缺点和不足有所不满,他认为对他的批评“并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远程遥控解决问题已经不现实。于是毛主席在两天后致电刘少奇:“朱、罗相互不满,发生争论为时已久,中央未予解决。朱的毛病在浮。你经山东时请加考察,予以解决。”
收拾残局
事实上,此时中央对于朱瑞对山东根据地的领导早有不满,毛主席认为朱瑞对中央的指示不够重视,也不在根据地讨论中央指示,对中央政策和全面领导的控制很差。在个人上的弱点是不善于团结,不善于推进组织工作。
在这个问题上,刘少奇也明确的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具体就是朱瑞竟然允许山东的开明士绅自己组建了除我党和国党外的第三支抗日武装,而没有将之团结在党的旗帜之下。同时,一直以来对朱瑞持支持态度的黎玉,对于朱瑞也提出了自己的不满。
在黎玉和罗荣恒的一次私下讨论中,黎玉认为1941年山东根据地军民无法有效进行反扫荡的原因,就是因为朱瑞教条的迟迟不肯推进二五减租减息,致使民众无力反扫荡,也导致八路军的兵源不足,罗荣恒对此表示赞同。
我们在此前的文章中也提到过,朱瑞是我党中的“留苏派”,在王明失势之后,“留苏派”在党内的地位就已经不比从前了,但是一部分从苏联归来的干部仍然被留在了重要岗位之上,他们要么是及时同王明划清了界限,要么干脆就没有和王明靠拢,朱瑞就是后者。但是这些干部普遍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相对比较教条。
而按照毛主席的想法,他打算在山东根据地建立以罗荣恒为核心的一元制指挥架构,那么一一五师的军事主官陈光肯定是要带回延安的,朱瑞一贯和罗荣恒不和,也应该被调回延安,黎玉是最先来山东的,在当地声望很高,要以教育为主,留下了帮助罗荣恒。
但是刘少奇后来处于人事过渡的考虑,将朱瑞留在了山东,在此之前刘少奇和朱瑞谈话三天,最终解开了朱瑞的思想疙瘩,让他彻底认可了罗荣恒。扫除了朱瑞的“障碍”之后,罗荣恒统一领导山东的计划也就彻底走顺了。
1962年,毛主席曾经说过:“山东只换上一个罗荣桓,全局的棋就下活了。山东的棋下活了,全国的棋也就活了!”
而在刘少奇返回延安之后也对毛主席说道:“主席,你把罗荣桓安置在山东,真是知人善任啊!现在,罗荣桓的资历在四位分局委员中排在倒数第二位,由他独撑山东,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参考资料:
《抗战时期山东根据地“选帅”风波》 中国共产党网
《国有疑难可问谁——罗荣桓与毛泽东》 何立波
《罗荣桓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的确立》 党史博采
- 上一篇:辽篮迎战首钢男篮!杨鸣又损失大将,核心病情严重,李晓旭有状况
- 下一篇:没有了